第(3/3)页 猛药去疴,重典治乱。这是《唐礼》中的一句话。 杨子虚所表达的,也正是这个意思。 不光是杨子虚,楚戈、杨宁,甚至是李复自己也都觉得杨子虚说的是对的。 大唐这一百年来,的确是处以一种病态之中。三处边疆只有天策镇守。而玉门关的守军,更是多少年未曾有人过去换防。大唐开国时期的精锐,无一不是在争夺帝位的战争中消耗殆尽。就连最重要的苍云玄甲军,都差点被削除了编制。 这一切,皆是因为皇室的内耗。 内部,人皇宠幸上官家。神策也一直和上官家处于暧昧状态,要不是东都中还存有龙武卫和天策一部分精锐骑兵,谁有敢保证,上官家,不会成为第二个武家?上官嫣不会成为第二个圣后! 杨宁微微拍了拍杨子虚的手,示意他不要在说了。在没有绝对的证据的情况下,随意去认定一个人,是故太子的后代,这可能会给他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 “行了,今夜先这样吧。有什么事情,明日再说。子虚你今晚就不要回府了,就在这天策学府住下。”杨宁站起身来,微一沉思,而后看着杨子虚认真道。 ……………. 回到天策学府那间暂时属于李复的房间内,李复觉得眼皮有些沉重,很是困倦。 他的心情也有些沉重,不光是因为今日之事。更主要的还是杨子虚和楚戈的那番话。 稻香村间,夫子一直都没告诉过自己的身世。只是在自己离开时,告诉过自己,自己是东都人士。来到东都不过数月,却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元宵会试,酒祝,上官家,夫子的正式身份….. 而这些事情,都是和自己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一切,本不该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所该承受的。 李复走到床前,准备歇息。 可目光却被桌子上那件长匣所吸引,那里面放的是太宗的“独魂”神枪。 他忽然想起今日酒祝的话,走到桌前,打卡匣盒。黑色龙纹的长枪,在烛火的照耀下,散发着异样的色彩。 那精美的枪身上,似有一条条极细的淡纹在流淌着,李复知道,那是长年战场杀伐,所留下的血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