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既是种子,那么,迟早都会发芽的-《唐狼》


    第(2/3)页

    “怎么了?”李复忽然注意到楚戈的目光,不解道。

    “我觉得,应该是你!”楚戈的声音很平静,很轻,很淡。像是在说着一句无关紧要的话。

    屋内的三人包括李复,不解其意。

    “我没猜错的话,你是太傅抚养长大的。太傅在十六年前的那个夜晚,血洗了半条长安街的府邸。而后远离东都,从此消失在大唐士族的视线当中。”

    “你也恰好已满十六,符合当初太傅离开东都的时间。当然,光凭这一点,说明不了什么。而太傅亲自授业,这本就是皇室子孙的待遇,但你别忘了,是谁为你束发的?是酒祝!大唐谁能得到酒祝亲自束发的待遇,不用我多说,我想你们也是知道的。除了故太子之外,大唐几百年间,谁曾享受过如此礼遇?”

    杨宁剑眉微挑,觉得楚戈说的并无道路。不错,酒祝亲自为其束发,大唐开朝以来,也只有故太子李承乾一人。

    不光如此,那夜从朱雀神道上出大明宫后,勇武候曾对李复手中的那柄“独魂”神枪有过想法。若不是当时忠威神将徐长海带着天策骑兵出现在第三横街,恐怕“独魂”也将会落到勇武候的手上。

    东都中,谁有权利随意调动天策府的精锐,出现在大明宫附近?除了帝武候,杨宁想不出别的人选。也只有帝武候敢如此,而帝武候,则是太傅最亲密的朋友。

    “楚戈说的对。酒祝大人常年待着太庙之中,近乎二百年来都没有消息传出。哪怕是人皇,想见他一面都难,更何况是寻常贵族侯府家?可自此元宵会试之后,酒祝大人的这四个字,已有三次出现在东都。无论是元宵会试,还是今日上林苑一事,里面都有你的参与。更何况,酒祝大人说过,那枚种子被太宗陛下所留下的传承很好的庇佑着。太宗的传承,不正是天策府嘛!”

    杨子虚忽然开口道,他比楚戈和杨宁要认识李复早一些,其中《国策》一书这件事情,就连他二人也不曾知晓。

    既然是《国策》。那么,除了是掌握天下之人,谁还有资格去研读呢?不光是这样,天策除了要保卫大唐安危,还有就是守护帝位的传承。若是真有那封所谓的太宗遗诏,天策必然会遵那封遗诏。只要故太子的后人不做危害大唐之事,天策府全府全军,都将会奉为其主。

    李复摇了摇头,照楚戈和杨子虚的说法,的确是自己的嫌疑最大。本来自己到这东都来,就是为了找寻身世之谜。多少次,李复向夫子问及此事,夫子皆是闭口不言。可自己怎么也不相信,他就算那枚种子。

    屋内再次陷入了沉默。四人的脸色都变得极为难看。

    李复咬着牙,寒声道:“我肯定不是那枚种子,帝王家的无情,绝非一代两代人所造成的。若是为了一己之利,便要流血漂橹。还不如让这种子永远也发不了芽。”

    杨宁明白他的意思,楚戈也明白,可杨子虚却说出了不同的看法。

    “可你不要忘了,那枚种子迟早是要发芽的,就如同那莲池之中的莲花一般,无论埋藏在地底多久,哪怕百年、千年。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合适的时机,终究还是要开花的。更何况,太宗晚年却是传位与故太子,只是被人夺走了罢了。”

    “那太宗呢?太宗的位置不也是夺来的吗?”;李复长叹一口气,语气很是平静,神情也很真挚。

    杨子虚神情有些激动,嘲讽道:“太宗的位置是夺来的不错,可当年太祖皇帝也并没有明旨指定谁来登上皇位。太宗怎么就不能夺了?故太子的后人不一样,太宗有遗诏。”

    “有吗?那也只是酒祝大人说有的,可我们谁都没见到过。”李复微微低头,看不见他的脸上到底是和神情。

    “酒祝说有,那肯定就有!既然有人发现过,那么就一点还存在这个世上。对!肯定还在这个世上,如今的大唐,内忧外患,这都是那个太极殿上的那个死胖子一手造成的。大唐是该换血了,而且是大换血!”杨子虚的声音变得尖锐起来,显得很是愤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