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落幕-《唐狼》


    第(2/3)页

    太宰点了点头,微一颔首,一旁有宫女用托盘奉上酒樽。酒祝抓起酒樽,沉声道:“祝酒!”

    太极殿内,两排宫女从侧幕手持托盘依次轻步走到殿中众臣面前。

    “祝我大唐国富民强,百姓安康!”

    “祝我大唐横扫环宇,万邦来朝!”

    “祝我大唐千秋万代,江山永固!”

    ………….

    祝词完毕,太宰以袖掩面,一饮而尽。殿内众人也跟着一饮而尽,而后无数支璀璨的烟火,从夜色中升起,将整座大明宫照得一片灿烂。

    而此刻,已快到子时。

    “李复,你过来坐下。”酒祝再次像李复招了下手。

    李复愣在原地,酒祝要为自己束发的消息至今还如同一场剧烈的雷暴般在脑海中炸开。仍未回过神来。

    “啊~~”李复忽然叫出了声,脸上五官聚焦到一起,一只手搭在杨子虚的肩膀上,另一只手猛的揉着自己的右脚。

    杨子虚头偏向一旁,肩膀不断的微耸着,一只手紧紧的捂住自己的嘴巴,努力的想要笑不出声来。

    而杨宁站在李复右边,似乎刚才他什么事情也没做过。

    李复平复了下忐忑的心情,走到酒祝身前,而后跪了下来。

    酒祝用玉梳将李复的长发慢慢的梳理整齐。

    束发的过程极为讲究,要求每一束头发都要梳的整齐。这个过程虽然简单,但极为繁琐。酒祝的手很稳,梳的很慢。整个过程持续差不多半个时辰。

    束髻之后,酒祝将将玉梳放回托盘。然后取过托盘中的绵带,将发髻扎上。

    最后的一步,便是佩玉了。大唐以武立国,以文治国,是礼仪之邦。儒家经典上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束发之礼最后一步的佩玉。

    大唐《礼记玉藻》曰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瓀玟而緼组绶。

    李复这类的普通学子只能用赤黄色的丝带佩戴美玉。

    束发在司礼监最后读完的束发之礼的礼文中结束,

    最后,就是大唐人皇授予元宵会试前三甲的赐礼了。

    烟火照耀大明宫内,带给夜间光与热,却又不刺眼。

    “他就是今年元宵会试文武的榜名?”

    “据说是太傅的传人?”

    “会不会哪里弄错了?”

    “连杨宁都被他挤到第二名,看不出来这个少年有什么过人之处啊?”

    “瞎说!杨宁是弃权了好吧,否则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守候在大明宫外的人群看着从朱雀神道中走出来的众学子,议论纷纷,脸上满是不可思议的神情,更多人则是看着为首的李复。

    没年的元宵会试都会很热闹,,对于东都的民众来说,若是少了元宵会试,元宵节便和往常没什么区别,还不如不过。

    但是,今年元宵会试的榜名不是杨宁,不是天策五杰中的任意一人,不是神策六甲中的一人,不是侯府士子,不是学子监中人。

    而是,李复。

    一个从梁州来的十五岁的少年,一个在东都背后没有任何势力支持的人,且还可能是太傅传人的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