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中王思政身为大将军并兼任宰相,负责城中防务和政务,刘长民统辖并州兵马,而杨侃则统领着城中的全部骑兵,三人看似各管一摊,但实际上刘长民这个并州都督才是第一主帅,但他却佩服王思政的才干,又有刘玄机的交代,所以王思政就成了事实上做决断的,至于杨侃身为太尉,官衔地位最高,统领的兵马不多,但却极为重要,足有七千骑兵。 是对整個北汉来说都是重要机动力量。 正值四月,天气不冷不热,按照正理说这个时节不该出兵,但大唐为了这场仗准备了多时,积攒了足够多的粮草,又是采用水运的方式行军。而粮草也不需要征召农夫运送,早就在河东汾水沿线准备好了。 而出兵的人数是十五万,而不是二十五万,或者是三十五万。 十五万这个人数,只是发动了关中的府兵和秦州、雍州、夏州的边军,以及征召的羌胡骑兵。 几乎是将出兵对于己方农时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但在晋阳附近打仗,北汉的农时却因为战乱而耽误了。 汾水沿线本就河谷地,晋阳依山而建,但只看以晋阳为中心的城池数量,就知道这附近是难得的平原。 也就是说并州的主要粮食产区,大唐在这个时间北伐,用心很明显。 哪怕今年打不下晋阳,也要让并州明年缺粮。 年过五十的王思政站在城头,他本就是出身太原王氏,晋阳房,是前朝大燕所定十著姓之一,出身这样的名门,但他的仕途起初并不通顺。 受累于曾经担任过前燕镇北将军、并州都督、广陵王慕容旭的属官,但因为慕容旭意图谋反,他也被牵连,若不是因为太原王氏的名头和姻亲故旧的搭救,他恐怕也会被治罪。 后来还是家中长辈举荐,他才成了韦孝矩的参军,并且跟着他一起北奔。 直到慕容鞅死了之后,他才得到刘玄机赏识,进入汉王幕府,并成为谋主。此后在大汉平步青云。 如今更是出将入相,成为大将军兼任宰相。如此知遇之恩,他自然对刘玄机感恩戴德。 看着城下的唐军,王思政却不慌不忙,他知道接下来的情况会很危机,但他更相信这座城他守得住。 随着大唐皇帝军令下达之后,唐军开始攻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