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每年年初巡视沿江防务几乎已经成了李元徽的固定行程,跟车辆年检似的。 其实这种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将治下要地全都巡视一番的行程,并不轻松。几乎每日都在路上。 但李元徽很怕自己会懈怠,更担心由余自己懈怠,导致手下人也懈怠,所以亲力亲为。 亲自看过各处存放的军械,粮食,以及士卒们的精神状态,做到心中有数,他才会放心。 这次巡视李元徽除了带着罗士襄所领的五百余骑,和几个幕僚之外,还将老舅带来的人全都带着。 这些人跟李元徽跑这一趟,也都折腾的不轻。比他们从关中至江淮的路上还要辛苦些。 不过鉴于大将军本人也在队伍里,且始终精神饱满,带着众人一起风雨兼程,风餐露宿。 这些出身大族的才俊们也自然不敢抱怨,咬牙硬挺。 李元徽也是直接就让他们作为幕僚,参与监察。并且随时考校。 并对这些人做了分类。 精通弓马骑射,胆略过人的去军中各营。 性格稳重,行事周到的去州郡为吏。 通晓军略,长于谋划的可以作为幕僚,参预军机。 有的直接在路上就发派了,最后跟着李元徽回到合肥的,只有三个人。 渤海高氏的高侃,为人勇烈,有谋略,为大将军府从事中郎。 于智宁,京兆高陵人,鲜卑豪族出身,于仲亨的从兄,为大将军府从事中郎。 中郎这个官职,战国始设,汉代沿置,秩为比六百石,秦及汉初为郎中令,后属光禄勋,习称中郎。 其职为管理车、骑、门户,担任皇帝的侍卫和随从。 初分为车郎、户郎、骑郎三类,长官则设有车、户、骑三将,其后逐渐不加区分。东汉除三署外又分属虎贲、羽林中郎将。 曹魏仍有中郎将。后面则又有从事中郎,则为将帅之幕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