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嫡长-《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2/3)页

    至于李孝俨,心中已经想的却是之后的安排。

    无论是南逃还是西奔,难度都不小,都要面对各处的盘查。或许可以直接留在洛阳,等着父亲李源东出崤函,在与父亲汇合。

    但李孝俨心中也有顾虑和盘算。

    现在二郎三郎都在父亲身边,兄弟两人都立下大功,也各自都有部属支持,若等到父亲东进洛阳之际,就怕兄弟两人都已经羽翼丰满,到时候自己恐怕难有立足之地。

    四郎就更不用说了,麾下带甲十万,屡败强敌,已经是一方诸侯。这三个兄弟全都功绩昭彰,这样就显得他这个嫡长子就有些尴尬了。

    李家现在来看,是已经有机会窥视九鼎的。

    更有人已经觉得李源是潜渊之龙,满门皆贵,自然是不在话下。

    若只是一个世袭罔替的唐国公,一众兄弟自然是没人与他争。

    可若是大宝之位呢?

    他在洛阳形同质子,一无功绩,二无羽翼,到时候拿什么跟兄弟们比较?

    但要他安心做个宗室,也是不甘心的,毕竟他是嫡长子,法理舆情都是他应该继承父亲的家业。

    一旦起了这个念头,李孝俨心里就平静不下来了。

    得走。

    一定得走。

    还得去关中。

    四郎在江淮经营日久,江淮诸军更是他一手组建的,去江淮等于是辅助四郎,而不是四郎辅助他。

    只有去关中,趁着父亲还没完全拿下长安,他还有机会追赶几个兄弟的脚步。

    若是等着关中安定,他在去,可就未必有他的立足之地了。

    即便是父亲怜他为质,授予他权力,但若是没有自己的班底,也是无法压得住这几个一母同胞的兄弟。

    这边李孝俨心中定计,要去关中跟父亲汇合。

    关中的李源也在挂念这个长子。作为嫡长子的李孝俨一直是他最为器重的儿子,虽然自从益州起兵之后,二郎居功至伟,三郎常侍左右,但他也一直惦记着大郎和四郎。

    尤其是大郎。

    家有长子,国有大臣。

    凡是传承日久的世家,都会极为重视嫡长子的地位,所谓长幼有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