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郭兴则冷汗直流的望着李元徽,却没想到对方能直接说出他们父子的来历。 李元徽轻笑道:“呵呵呵,这也不是什么隐秘事。三十多年前大燕文皇帝率军追击前魏恭帝一行人至淮南,魏恭帝虽然成功渡江南逃,但其子赵王曹启,司空郭政之,右将军夏侯呈等人都失散于淮南,不知所踪。不知道哪位郭司空,是阁下什么人?” 郭风和闻言起身,身手向上抱拳道:“郭司空乃是家父。我是幼子,几位兄长,都死于乱军之中却没想到李将军还记得几十年的旧事。” 李元徽道:“伱们作为前朝旧臣,却始终避具山中,真是令人敬佩,有古贤人之风,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不过如此.” 本来是夸人的话,伯夷叔齐因为不满周武王灭商,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 到哪落在郭风和耳中,这就有点讽刺了。 因为他们从来不是因为气节不肯降燕,早些年是因为没有门路。若是贸然暴露身份,没准等待的他们是什么,这几年则是因为朝廷越发乱来,大燕俨然就是一艘已经漏水的大船,就没有必要跳上去了,所以就一直在山中观望,敛谷聚兵. 实际上,郭风和他们的父辈,确实是抱着不食周粟的心思,隐居山中避祸。 但那些前朝老臣们早就不再世了,现在活着的,都是抱着伺机而动的想法。 一个空乏的复国口号,可不会让他们为之卖命。 毕竟大燕立国之后的前二十年,可是有不少大魏宗室之后在各地组织反抗。 最近十几年才消停下来,而文皇帝之后也基本被杀的血脉凋零,可以说心怀故国的,死的差不多了。现在谯郡曹氏最为风光的也就是陈思王曹植一脉,因为出了个大燕皇后。 郭风和尴尬的笑了笑道:“将军过誉了,我等只是有所不为而已,比不得古之贤人,今日应将军之约前来,还请将军直言。” 李元徽点点头道:“好,那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你等在山中收容流民,凭险自固,本与我无碍,我也想跟你们井水不犯河水,但我听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我想这个道理,郭公也应该清楚吧?” 郭风和闻言皱了皱眉,李元徽这番话已经说的很直接了,他不是要在江淮简单混个资历就要走的人。 这个地方是他的“卧榻”,翻译过来就是这个地方我是要哪来当根基的,你们识相点就赶紧投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