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罗阳感叹了一声,随后对着董大伟道:“你和镇里接触过没有?” “私下里喝过两顿酒。” “什么态度?” “肯定是欢迎了。” 董大伟回复道:“这地方,都要穷出鸟毛来了,除了山上那点经济作物,剩下来就是春季帮着采茶叶这点活,能有什么收入,要是能建一个旅游景区,立马带动镇里的经济,他们怎么会不欢迎?” “我是问对于拆迁上的态度。” 罗阳瞥了董大伟一眼:“是拍胸脯保证还是欲言又止?” “拍胸脯保证!” 董大伟立刻回复道:“但是以我经验来看,越是这样,越是像骗进来杀的感觉。” 骗你项目进来,先投入,然后拆迁慢慢拖呗。 很多实力或者耐心差一点的公司被拖到后来就跑了。 “先和市里谈。” 罗阳点了点头道:“不行就要求换一个硬一点的负责人来,那种软绵绵的老油子,项目会被拖死的。” 他在这个项目上,总计划投资不会低于5000万,如果酒店建设规模大一点的话,搞不好要上亿资金,要是被拖上一两年,也吃不消。 “要不晚上先约一约旅游局的?” 董大伟建议道:“程序上来讲,用该是旅游局招商引资,把咱们的项目往市里报,然后咱们的筹备小组再和市里牵头的规划、国土等部门一起谈项目。” “旅游局那边已经谈过了,只要咱们这边启动,他们就会上报。” 罗阳摇了摇头,随后道:“这样吧,待会儿我去趟国土,先摸一下今年的指标问题,你那边跑一跑规划口,把项目规划草图递一份上去.两边都没什么问题了,我来找市里领导。” “好的,老板,我回去就对接规划口。” 董大伟点头道:“既然您直接找市里领导,那镇里就先放一放,谁知道后面换不换人。” 刚才罗阳也提了,会向市领导建议换个硬一点的领导过来,假设能成,现在接触也没必要了。 “老板,现在差不多十点了,露水也应该消散了,您要上山看一看吗?” “不用了,这边几个上头都上去过,没什么好看的。” 去年夏天的时候,罗阳和旅游局的以及几个专家一起探勘过现场,之所以选址在这边,也是爬了几十个山头才确定下来的。 “去前面村大队部看一看吧。” 罗阳转身走向车子:“午饭就在山里吃,找个农家乐。” 之所以坚持要到村里看一看,是因为刚才一瞬间,他的脑子里大概有了一个计划。 往后几年里,上面推出了一个新农村建设计划,国家拨款,改造农村面貌,在苏南这边,因为地方财政充裕,所以建设的很好。 房屋外墙出新,甚至画上彩色图案,村里建起亭子,老年活动室,多栽花菜树木,垃圾统一归市政处理. 许多原先看上去陈旧破败的村长,经过改造之后,变得相当漂亮。 罗阳在这里搞旅游景区,周边两个村子也属于景区范围的一部分,如果能在这上面做一些文章,市里肯定能获得不菲的政绩,村里老百姓也能得到的实惠。 实际利益的分享,能让项目建设得到更顺利的推进。 这是一个三赢的方案。 而且,刚才他和董大伟提到的换一个硬一点的负责人过来对接项目,真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另有深意。 借助这个机会,或许能推动自家小姨夫乔世安向前半步。 否则按照常规步骤,即便有双峰镇试点项目这个成绩,乔世安也得再熬两年左右时间。 镇里从委员到副职,再到第一副职,然后才是镇长,至于说一把手,又是一个台阶,这么多坎,足以让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人熬到五十几岁的中老年人。 基层的现实,跨不过年龄就是蹉跎。 现实就这么残酷。 罗阳决定今晚找小姨夫坐下来谈一谈。 先探一探他的想法,再决定是不是要做这个推手。 而且这件事也不是他一个人凭借着这个文旅项目就能推动。 如果这么想,那就太天真了。 肯定还要和自家老丈人聊一聊,姜远山在阳市的人脉关系,远超现在的他。 甚至乔世安自己也要努力一把,拿出他之前积累的关系。 小县城也不是这么好玩转的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