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春讯-《幸福河畔》
第(2/3)页
"下周三。"周厅长顿了顿,"春花能回来吗?"
视频那头,春花正在伯克利的实验室做水质分析。听到消息,她手里的试管差点掉在地上:"国务院?"
"周叔说可能是为全国推广做准备。"韩东来调整手机角度,给她看正在扩建的产业园,"你那边...能请假吗?"
春花没有立即回答。镜头扫过她身后的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和图表。一个金发男生正凑过来请教问题,亲昵地拍了拍她的肩。
"我尽量。"春花最终说,"但期中考试..."
挂断电话,韩东来在新建的观光塔上站了很久。远处的幸福河蜿蜒如带,沿岸六个村的土地都将纳入流域项目。这本该是他梦寐以求的事业巅峰,此刻却感觉缺了最关键的一块拼图。
调研组的到来比预期更隆重。不仅来了八部委的官员,还带了央视和新华社的记者。韩东来作为临时负责人,带着考察团走遍产业园每个角落。
"光伏发电自给率多少?"
"农民入股比例如何?"
"技术推广遇到哪些困难?"
问题如连珠炮般抛来。韩东来对答如流,却在每个转折点不自觉地看向入口——春花答应会赶回来的。
参观结束时,央视记者突然问:"韩总,'幸福模式'的核心是什么?"
韩东来望着台下期待的面孔,突然明白了什么:"是人。"他声音有些哑,"是那些愿意扎根土地、敢于创新的人。"
掌声中,一个熟悉的身影匆匆走进会场——春花!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风尘仆仆却神采奕奕。记者们敏锐地注意到这位"伯克利高材生",长枪短炮立刻转向。
"路春花同志,"调研组组长亲切地问,"作为'幸福模式'的创建者之一,你认为它最值得推广的经验是什么?"
春花看了韩东来一眼,接过话筒:"不是模式本身,而是创造模式的过程。"她切换PPT,展示出早期污染治理的照片,"我们从解决具体问题出发,一步步摸索出来的。"
她的自信与专业让在场众人眼前一亮。当被问及未来规划时,春花坦然道:"我会完成伯克利的学业,然后把先进理念带回来。"她看向韩东来,"毕竟,这里是我的根。"
会后宴请上,周厅长把韩东来叫到一旁:"东来啊,我下周就正式退休了。"
"周叔..."
"流域项目批下来了,由省农科院直接负责。"周厅长递给他一份文件,"副院长人选,我推荐了你。"
韩东来翻开文件,薪资待遇那栏的数字让他眼皮一跳——是他现在收入的五倍。
"春花知道吗?"
"她支持。"周厅长意味深长地说,"但有个条件——你得先去美国待半年。"
"什么?"
"伯克利有个农业创新管理培训,她给你报了名。"周厅长拍拍他肩膀,"两人总得有一个陪江阳吧?"
晚宴结束后,韩东来和春花沿着幸福河散步。春末的晚风带着花香,远处产业园的灯光倒映在水面上,像一串散落的珍珠。
"你早就计划好了。"韩东来轻声说。
春花踢着路边的小石子:"江凤说...孩子需要父母。"
"我们算吗?"
"在法律上不算。"春花停下脚步,"但在江阳心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