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真实或者虚幻-《警官之救赎》


    第(2/3)页

    但凡是苏醒从前听说过过或是唐雅雯书房柜子里锁着的,苏醒用自己的烂笔头子一股脑把他们赖以成名的东西都记录在了纸上,然后故意把这些虽然还不能称之为书东西的东西故意放在了自己卧室最显眼处,等着唐雅雯不小心“忽然发现”……

    等待的过程是焦虑的!尤其苏醒还摊上了唐雅雯这个现在脑子里只知道“时间就是金钱”的母亲。

    苏醒每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但唐雅雯回来之后却像压根儿就不记得之前她儿子说过什么似的。只问了他一句“怎么回知道英镑在贬值”,就被苏醒一句从经济半小时里看见的说辞给糊弄了过去然后,苏醒准备好的一大堆说辞和资料,则都被她回国之后学会看经济半小时的习惯给忽略了。

    其实也不怪她不担心苏醒。有些东西,没有理论支撑的时候忽悠给别人听,应验了肯定是神棍的预言。但有些东西如果是从发生之后被一些人分析出来的,而且分析这些的还是“经济半小时”时,预言也就变成了分析。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结果就不同。

    在唐雅雯看来,自己儿子也就是聪明了一点儿,电视和书这类的资料媒介看的多了一点儿,脑子收到信息的时候多想多分析了一点儿而已,没什么可特别的。要是有人说那场货币危机是苏醒策划的或者苏醒之前就已经预见到的,正亲身经历了那场货币战争唐雅雯反而会认为说这话的人不是疯子就是傻子……

    而且唐雅雯也没时间思考这些臭氧层子!跟着自己的助理李奈新学会美容的她,现在忙得除了在美容院做美容的时候能多睡一会儿之外,根本就连进儿子房间的时间都挤不出来,更别提“忽然”发现已经静静在苏醒桌子上躺了半年多的灰尘。苏醒从初中一年级等到初中二年级,最后若不是苏凝因为毕业实习的缘故放假回家的日子比以往提前了一个半月,这些东西才不至于被埋没掉。

    不过,由于苏凝和唐雅雯所处的位置和思维模式不同,事情好像向另一个极端发展去了。

    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苏凝第一时间把苏醒的手札呈给了唐雅雯,而看到扉页上清清楚楚写着“作者:唐雅雯”这几个字的唐雅雯,则差点儿没把自己的早餐咳出来。

    “你写的?”唐雅雯本想随便拿在手里翻翻看苏醒在搞什么鬼,可一翻下去就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也难怪她一副如获至宝的样子!

    因为苏醒上辈子实在不是个安心念书的主,所以他现在所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自己当年因为工作时需要而临时抱佛脚记下的。东摘西抄加大白话,这些最实际和实用的东西,正好符合唐雅雯这种处于从农民企业家向职业投资人转型的老板们的口味,他们或许不懂什么模型和理论,但却能从类似于寓言故事的管理学案例和实践当中体会出更深层次的东西,并近水台先得月似的付诸或结合于自己的实践。

    “不是我写的,是你写的!”苏醒等这一天好久了,几乎是有点儿口不择言“妈,我见你最近一直在给江川作协投稿?”

    “拣重点说!”唐雅雯仍旧是没抬头,心里明白儿子不会无的放矢。

    “我觉得,你想当人大代表的想法不错,但不一定走直线!所以我就替你东抄西凑的弄了本儿出版物,反正咱家江川晚报也有出版权。等这东西引起轰动了之后,你再拿着它和你的申请书往江川市作家协会、江川市工商联一投,肯定两个地方都要你,到时候你进人大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后,过几年再往政协一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