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苏姓三家-《大隋帝国风云》


    第(2/3)页

    柴绍非常紧张,更有几分恐惧,他一把抓住伽蓝的手臂,急切打断了伽蓝愤怒的叱责,“将军若天真如斯,恐怕早已魂归大漠。”

    一句话击中伽蓝的要害。然诺守信,对伽蓝这等秘兵来说,实际上就是一种讽刺,一种奢侈,一种理想,在他刀头舔血的日子里,谎言、背信与他的刀一样,都是他完成使命并活着归来的锋利武器。

    “在李家,除了唐公外,便是李大郎。”

    柴绍善意提醒伽蓝,不要怨怪李世民,在李家,李世民的身份地位与他这位东床快婿并无太大区别,甚至还有所不如。他这位东床快婿不论如何建功立业,始终是外姓人,不会危及到嫡嗣的地位,而李氏嫡子们如果纷纷建功立业,必然会对嫡长子和家族内部的稳定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所以,像远赴西土这种险恶任务可以由李世民去干,而中原博弈这种事关家族兴衰的重任就轮不到他了。

    伽蓝依旧愤怒,“李二郎在哪?是否与阿苏同行?”

    柴绍注意到伽蓝对苏合香的亲昵称呼。

    苏合香声名不显,但关西苏氏却是声名显赫的西北大族。

    苏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的名将苏建,而苏建的儿子就是彪炳史册的苏武。苏武牧羊的典故,流传千古。苏氏自苏建开始定居于关中,逐渐演变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和蓝田苏姓。当今帝国中枢核心大臣。五贵之一的纳言苏威,就是出自武功苏氏。苏威的父亲苏绰是西魏重臣,曾辅佐宇文泰三分天下。与苏绰苏威父子同时代并齐名的苏氏杰出人物,就是楼观道上任法主苏道标。苏道标出自扶风苏姓,扶风苏姓不论在长安官场上,还是在终南山的楼观里。都有着相当强悍的实力。

    苏合香是苏道标的侄女,虽然久在西域。但因为经营着庞大的丝路商贸,直接影响到了关中苏氏在丝路上的重大利益,再加上她与楼观道的关系非常亲密,所以她在苏氏家族和楼观道的上层中,有着相当的份量。

    然而。如此一个重要的“棋子”,却在去年底急骤变化的西土局势中遭到重创,被呼啸的风暴席卷而去,最终不得不退出西域。退出西域并不是太严重的事情,苏合香依旧可以凭借苏氏和楼观道的力量,在河西继续经营丝路商贸。但是,苏合香却在这个关键时刻“背叛”了楼观道,转投西北沙门,并得到了沙门的庇护。

    关中苏氏和楼观道渊源深远。利益纠葛更是复杂,苏合香的“背叛”给关中苏氏和楼观道之间造成了何种影响不得而知,但从苏合香举家东迁,一路顺利返回长安来看,关中苏氏和楼观道的矛盾已经完全公开化了。

    苏合香在西域经营丝路贸易,实际上代表着关中苏氏的利益,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苏威在先帝和今上两朝内阁中都是核心中枢大臣,如此权势。必然会延伸到帝国的各个角落。西北是苏氏的根基之地,苏氏肯定要全力经营。而苏道标出任楼观道法主后,苏氏在西北的势力更是如日中天。然而。随着苏道标的仙逝,楼观道内部的斗争迅速“白热化”。现任法主岐晖虽然是苏道标的嫡传弟子,但声望不足,在楼观道内部派系林立的情况下,为了抗衡江南上清道,岐晖必然要维持楼观道内部的团结,向对立派系做出妥协,而妥协当然会损害上任法主苏道标的遗留势力的利益,其中包括关中苏氏的利益,于是斗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复杂。

    苏合香撤出西域,撤出河西,撤回长安,最后甚至举家迁移到东都,这说明什么?难道关中苏氏和西北沙门都不愿或者无力保护苏合香?显然不是,这是关中苏氏和西北沙门故意把苏合香撤离西北之举“营造”为被楼观道所逼迫,继而把楼观道的内部矛盾暴露于天下,把岐晖“背叛”苏道标的“恶行”宣扬于世间。西北沙门则借此机会打击楼观道的声誉,而关中苏氏则借此机会联合苏道标的遗留势力向岐晖发动“反击”,从而迫使岐晖做出妥协。

    苏合香是离开西域了,苏道标的遗留势力也遭到了清洗,但关中苏氏却借助苏合香之力迅速与西北沙门联手“攻击”楼观道,由此可以想见,在当前局势下,楼观道为了在大风暴中赢取最大利益,必然会做出妥协和让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