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三十二章 第三次会谈-《娱乐之超级大亨》


    第(3/3)页

    让外界以为他之所以和港英政府签署专利授权协议是迫于无奈和出于俄罗斯的利益考虑。

    否则国内反对的声音就足够他喝一壶了。

    这一报道让原本心存疑惑的人都恍然大悟,可新的疑惑又产生了,萨哈林为什么愿意帮助卫雄。

    那可是一块相当于两倍广东省的土地。

    这样的代价不可谓不大。

    卫雄到底拿出了怎样的筹码?

    且不说《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所引发的关于俄罗斯与港英政府专利授权协议的新一轮讨论,

    第三次六方会谈仍在继续进行。

    第一次会议结束后美国、英国、法国和中国分别与俄罗斯进行了双边会议,希望俄罗斯降低要求。

    在施加压力的同时,美国、英国和法国表示愿意加大对俄罗斯的援助。

    俄罗斯不得做出妥协。

    话说,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继承了原苏联超过一半的家底。丰厚的遗产令叶利钦喜上眉梢。

    可穷家难当,

    一大堆半死不活的企业,外加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也让叶利钦夙兴夜寐,坐卧不安。

    作为前苏|共的反对派,

    叶利钦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改革,零打碎敲、修修补补,白白断送了苏联的前程。

    痛定思痛,

    俄罗斯要想避免重蹈覆辙,重振大国雄风,就不能再做小脚老太太,应该大刀阔斧,进行深刻变革。

    此时,年仅35岁的盖达尔投其所好,

    在萨克斯的点拨下,炮制了一套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叶利钦“慧眼识珠”,破格将其提拔为政府总理。

    1992年初,一场以休克疗法为模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

    休克疗法的重头戏,也是第一步棋是放开物价。

    俄罗斯政府出|台政策,从1992年1月2日起,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

    与此同时,取消对收入增长的限制。

    公职人员工资提高90%,退休人员补助金提高到每月900卢布,家庭补助、失业救济金也随之水涨船高。

    物价放开的头三个月,似乎立竿见影,收效明显。

    购物长队不见了,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习惯了凭票供应排长队的俄罗斯人,仿佛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

    可没过多久,物价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

    到4月份,消费品价格比1991年12月上涨了65倍。政府原本想通过国营商店平抑物价,。

    不料黑市商贩与国营商店职工串通一气,将商品转手倒卖,牟取暴利。

    政府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市场秩序乱成一锅粥。

    由于燃料、原料价格过早放开,企业生产成本骤增,到6月份,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14倍。

    如此高价令买家望而生畏。

    消费市场持续低迷,需求不旺反过来抑制供给,企业纷纷压缩生产,市场供求进入了死循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