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六 查账-《人人为我为人人》
第(2/3)页
“这批采购要特殊一些,”胡金辉解释到:“这是一批从鹏城供应商那里发过来的货,产品在那边测试的时候电感量是符合规定的,但在KS测试却偏低。经过工程师验算,发现是受气候影响,这批货暂时不能使用。目前客户那边追的急,所以想请你们临时做八万个来顶一顶,材料我这边都有。”
戴岳在心里计算了一下:“行吧,材料发过来,四天之后取货。”
胡金辉有些急切:“戴主任,你们日产量已经超过八万,怎么这八万个产品还需要四天?这批产品客户真的催得很急,偏偏我又在鹏城出差,不然我会亲自去村里向你说明情况的。”
戴岳笑了笑:“胡总监,我们平均日产量确实可以达到八万,但这产品从前到后有一定的过程。就算加班加点做得再快,至少也要三天。”
“这样吧,”胡金辉有些急不可耐:“能不能想办法让村民晚上多加一会儿?KS给补贴。材料虽然是KS供应,但我们依然以采购价进行结算,结算的时候扣材料款,但你必须要在两天之内将产品赶出来。”
条件是非常优厚的,戴岳思虑一会:“胡总监,两天半吧,因为先前的产品电感量偏低,我必须在合作社测试之后才能出货,确保你们使用的时候不出问题。”
“行,”胡金辉迟疑了一下:“那就这样说定了,我马上就派司机将材料送过去。现在五点半,大约七点就能到。”
看来晚上回不去了,还得组织人手将材料分发下去,最好在今晚技术员就能将机台调试过来,不耽误明天的生产。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虽然何元文否认何泽鹏是合作社的幕后老板,付道义也选择相信,但这件个消息还是由机动队员分别带到各个组。
合作社的账务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查询,但历来习惯于“阴谋论”的人们总觉得戴岳和何泽鹏私下肯定有协定。
这么猜测的逻辑和刘德银的逻辑一样,能够在鹏城站稳脚跟的何泽鹏,如果没有相当的利益,他是痴了还是傻了,居然回到这个小乡村?
也有年轻一些的觉得人家何泽鹏觉悟高,愿意带着村民共同致富,即便以阴谋论,他起码也在村里留下了名声。
但在其他人看来,何泽鹏自身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平常村里人认识他都是从何元文或者一起在JP公司打工的同村人口中,似乎并没有听说何泽鹏做过什么好事,有什么善举。最起码的,他连党员都不是。
不过正如何元文所说,如果合作社真是何泽鹏的,他犯得着把自己的爸爸放到气味那么大的地方?就算何元文不参加机动组,也不会有人说什么,毕竟何家出了机动组三分之一的人数。
因为许多因素牵连,村民拿不准这事,虽然私下议论不断,但并没有一个人出来质问。
自然的,也不会有任何言语传到干部耳中。很简单,戴岳一个外来的主任能够将隔阂很深的刘集村拧成一股绳,至少在外人看来是团结的,各组组长功不可没。
这些组长都是生活在身边的人,他们的秉性大家都清楚,没有很大的利益,他们会做戴岳的走狗吗?
议论到最后,村民们得出一个结论,幕后老板何泽鹏至少占一半股份,戴岳占百分之二十,另外六个组长每人百分之五,就是这样。
也有对这些不感兴趣的,管他谁是幕后老板呢,每个月月初没做事就已经领了工资,足不出户就能赚到钱,这样的好事上哪儿找?
收到材料之后,刘德荣带着一二组的技术员以及愿意来帮忙的机动组队员,连夜将材料分发下去;刘登红带着技术员紧急调试CNC,争取在明天下班之前将产品全部绕制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