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尽管搞得一地鸡毛,但不可否认,这人能力还是有的。 只是张强才跟了马老板几个月,居然也学会了阿狸的趾高气昂。 一上来,张强就给了影视行业一个下马威。 “传统影视行业潜力已尽,生产模式落后、内容守旧老套、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开拓缓慢、电影人固步自封” 这通毫不客气的发言,直接让大批影视行业公司、电影人瞬间坐不住了,会场内一片嘈杂。 不过得承认,互联网企业的人,深谙“下危机,给方法,找出路”的传销思维。 很快,张强便话锋一转,给出了解决方案。 “互联网才是影视行业的未来,将为传统影视行业注入新活力、赋能新思维,促使其成长蜕变” 紧接着,台上的大荧幕亮了,只见PPT的标题——“阿里影业——重塑影视行业计划!” 短短十几个字,尽显阿狸的霸气和狂妄。 现场不少影视圈的人都笑了出来,就等着看台上的“跳梁小丑”怎么发挥。 可接下来的一页内容,让不少人脸色肃然,因为,真的,好像,有点东西啊! “互联网思维下——影视行业新方向:热门IP+粉丝电影+名人导演!” 接下来两个多小时,就是阿里和那帮互联网企业的表演时间。 这帮人多次搬出了好莱坞漫威和超英系列做为例子,还运用了大数据、粉丝电影、精准投喂等词汇。 到会议的最后,他们甚至喊出了“电影行业从今以后将不再是高风险产业”的口号。 把现场众多传统影视行业的老总、电影人,都直接给忽悠瘸了。 但魏晋在听完之后,脑海中只冒出了三个字——恰烂钱! PPT看似挺高大上,其实本质就是用数据分析哪个演员比较红,哪个编剧的作品比较受欢迎,哪个导演有名气 然后再通过提取用户数据,精准把控观众的喜好,比如影视作品类型偏好、上网搜索的关键词频率、喜欢哪些明星、有什么兴趣爱好. 将这些全部组合起来,做到粉丝电影和电视剧的定制乃至精准投送,最终搞出一盘大杂烩出来,并让粉丝进行买单。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花大价钱让魏晋执导拍摄类似《小时代》系列的电影。 然后主演阵容选用景恬、刘一菲、杨密、白彬、吴一凡、陈骁等超级具备号召力的演员。 不可否认,如果真的有这个阵容,粉丝绝对会激动到无以复加。 就连此前陆洋和郭凡,不也想着走这一波吗? 但这一套,早在十年前港圈就已经玩的不要了,现如今谁他么怼演员阵容啊? 至于说粉丝电影,《小时代》票房一部比一部差,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 而这,便是所谓要颠覆行业的互联网思维,真特么扯淡! 不过不可否认,第一次接触到这些,真的很容易被忽悠。 甚至就连光纤老王都被绕进去了,会后便拉着魏晋询问,阿狸所说的这个策略是否有可行性。 “老哥,他们这是竭泽而渔,我们可以学习IP开发这一点,但后面什么粉丝电影和名人导演,这就别去碰了。 他们这帮人进来,即便是搞砸了,拍拍屁股走人照样回去玩互联网,咱们可就得收拾烂摊子呢.” 讲真的,互联网进入影视行业,对于IP周边的开发是真的有帮助。 这帮人擅长分析,很能看到目前国内电影市场的盈利结构。 以好莱坞作比喻,其电影票房只占比总收益的30%,后续的周边开发和版权应用,才是大头。 而在国内,票房占比总收入已经占到了90%。 当然,这个问题也算是历史遗留,毕竟版权保护做得实在太差了,周边基本无从谈起。 魏晋估计,未来能将这个比例降低到60%,就算是成功了! 会议散去,魏晋没有在现场逗留,和相熟的圈内人士打过招呼之后,便走向蔡小姐。 第(2/3)页